所在位置:首页 > 退思堂 > 廉政楷模 > 正文

单腿执教二十载 托起山娃求学梦——记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中心岐教学点教师秦兴国

来源:广西纪检监察网
摘要:秦兴国,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中心岐教学点一名右腿残疾教师,1991年初中毕业,1994年9月成为代课教师,2004年转为公办教师,2006年获得大专文凭。从教二十五年来,秦兴国把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孩子,安心留给家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秦兴国教师在上课(来源:广西日报)秦兴国与学生在学校空地上开展课间活动(来源:广西日报)

秦兴国为学生准备午餐(来源:广西日报)

  秦兴国,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中心岐教学点一名右腿残疾教师,1991年初中毕业,1994年9月成为代课教师,2004年转为公办教师,2006年获得大专文凭。从教二十五年来,秦兴国把忠心献给事业,爱心捧给孩子,安心留给家长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为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

  扎根乡村,甘当大山孩子的引路人

  1994年9月,秦兴国拖着残疾的右腿站上了讲台,成为川县海洋乡山区教学点上的一名代课教师。面对当时教学条件简陋,教育资源匮乏,山路崎岖,待遇低,教学量大的重重困难,即使是正常人都难以接受,对于右腿残疾的秦兴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而他却毫无怨言,一门心思扑到教学上,甘当知识引路人。由于长期单腿站立,过度压迫,导致他的腿肿得怕人,疼痛钻心,每次洗脚时他都背朝父母,怕他们看见伤心。难以养家糊口的微薄工资收入,也曾几度让秦兴国欲转身离去,但每每望着那一双双求知如渴的眼睛时,他不由想起自身的遭遇,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在讲台上。为了不耽误上课,他就一个星期才回一次家;为了方便书写,他就坚持单腿站立。学生们看着他在讲台上拖着一条腿挪来挪去,额上冒着豆大的汗珠,都心疼地劝他休息一下,但他硬是不顾腿疼坚持了下来。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只要孩子们能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哪怕走再远的山路去教书,腿再疼,都值得。凭着这一执着的信念,他把所有困难一一克服了下来,这一站,就是二十五年,而送走的学生也是一茬又一茬。秦兴国用残疾的身躯为山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近50多名学生在他的教导下走出大山,进入大学。

  感知冷暖 ,用关爱呵护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心爱护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本前提,是教师的美德。二十五年来,秦兴国把对学生的爱融入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学习上是教师,学生成绩差了,秦兴国就让他留下来开开小灶;生活上是保姆,学生带来的饭菜冷了,秦兴国跟其他老师一起给学生热好,在爱心人士资助下提供“营养午餐”后,他又当起了“厨师”;平时相处是朋友,他经常与学生一起玩耍、游戏,推心交流。对于留守儿童,秦兴国倾注了更多的关爱。记得2009年冬天,父母均外出打工的学生李子林得了急性阑尾炎,情况十分危急,秦兴国得到消息后,马上找人帮忙把李子林送到医院,垫付了医药费,并且一直在医院陪护着孩子,直到家长从广东赶回来后才离开。山区通讯不发达,学校的留守儿童跟父母难得见面,秦兴国成了爱的中转站:父母的关心问候他帮转达,学生的进步通过他来传递,通过召开“我向爸妈来汇报”等主题班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机免费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报告自己的进步与成长,为家长和学生架起了沟通的无线电台,家长放心了,学生开心了,老师也欣慰了。

  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实践

  作为一名教师,秦兴国能虚心地向富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同时自己也认真钻研教材、精益求精。他还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主办的各种素质教育培训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学高为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教好学生,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为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量,及时“添水”“换水”,更新知识和信息,通过努力,秦兴国于2006年取得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函授学习大专文凭。面对农村孩子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写作水平较低的现状,他充分利用山区自然资源优势,把学生带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去观察小动物贪吃、抢食的可爱、滑稽模样;去观察山川、树林、鲜花绚丽的色彩,多姿的形态;去聆听悦耳的虫吟、鸟鸣、哇叫声,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面对山区孩子胆小、羞涩的特点,则开展“我是小小老师”的助学活动,让高年级教低年级,角色互换,培养学生们的胆量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他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习题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秦兴国任教的各学科皆取得不俗成绩,名列全乡同年级前茅。2007年、2011年被评为灵川县“五认真”教学先进教师;2010年被评为海洋乡学前教育先进个人、“五认真”教学先进教师,获小学数学现场评课比赛二等奖。2019年被评为灵川县第二批学科带头人。

  心系未来,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失学

  刚开始教书那会儿,为了让家长改变观念,及时送孩子接受教育,秦兴国拄着拐杖走遍了山区的沟沟坎坎。在尚未执行免学费书费时期,对确实有困难没钱上学的学生,秦兴国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他垫付书费、杂费,让其先上学,等其家里宽松一点后再交。山区的路是“望到屋,走到哭”,一次,为了劝一位叫郭晓燕的女生回校读书,他拖着那条残腿一瘸一拐地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翻过了那数不清的沟坎,足足走了3个多小时。由于下雨路滑,加上腿脚不便,他不小心磕破了膝盖,手掌也擦掉了一块皮。当家长看到拄着杖拐,一身泥水的老师出现在自己家门口时,七尺汉子眼圈都红了:“老师,啥都别说了,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送女读书”。“没有秦老师您,就没有今天的我”,已在外地读大学的学生秦灵在信中如此对秦兴国说。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像秦灵一样在知识地引领下飞出大山,成就梦想,成为了秦兴国坚守大山的强大动力。

  现在,秦兴国仍每天用拐杖丈量着家到学校的距离。在工作上则成为了多面手:每周课时量达到30节,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教授学生语、数,还要给学生上体育、书法等课程,中午要给学生煮营养午餐。周末,则要出去采购学生营养餐的食材,基本是集老师、厨师、采购员于一身。面对这一大堆庞杂的事务,秦兴国总是身体力行,甘之如饴;面对别人的善意提醒“秦老师,你不要太辛苦了,会累坏的”,他总是呵呵一笑:“没事,有这么多好心人的照顾,我辛苦点不算什么”,说完,拖着一条残疾的腿,转身又干活去了,从未听他喊过一声苦,唱过一次累。

  淡泊名利,为学校发展费尽心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媒体的关注,让秦兴国一瞬间成为了“名人”。但他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把这种关注更多的引导到对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上。2012年10月23日,桂林晚报两名记者慕名来到海洋乡中心岐教学点和安泰教学点进行采访,了解到学生中午吃饭困难后,在他们的帮助主持下,桂林晚报“3元行动计划”组委会为两所教学点的26名学生提供一年的午餐费17199元。免费公益营养午餐正式实施后,孩子们每天中午都能吃到香喷喷、热乎乎的饭菜,美味又营养。2013年11月30日,桂林市漓江助学网携手深圳爱心人士专程去看望秦兴国,并为学校捐赠了篮球架、电脑、课桌椅、图书等约8万元的物资,对4名安泰籍贫困生进行了“一对一”的结对资助。这些爱心物资极大地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激励了贫困学子。看到这些,秦兴国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一根拐杖,三尺讲台,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是秦兴国从教二十五年来的真实写照。辛勤的付出,赢得了赞誉,2013年3月27日,新华社记者陆波岸在其人物专访《单腿教师:为了孩子们走出大山》中,对秦兴国坚守大山、身残志不残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全国各大网站纷纷进行转载; 桂林市电视台、广西卫视以“秦兴国:三尺讲台 单脚站立19年”为题进行了新闻报道,受到广西区内外广大观众的热议;有感于秦兴国的感人事迹,中央电视4台国际中文频道《远方的家—百山百川行》栏目组在“走进灵川”节目中也对其进行了实地采访报道。

  执着信念、甘于奉献,秦兴国为山区教育的发展默默贡献自己的青春。由于贡献突出,2013年,秦兴国成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好教师”榜单人物;2014年8月,分别被教育部、广西教育厅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八桂优秀乡村教师”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秦兴国仍将为自己的教育梦坚守大山,让深山里的孩子们在知识地浇灌下茁壮成长。(灵川县纪委监委)

戈壁滩上浇灌幸福花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监委驻村“访惠聚”工作队
记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河南省郑州市纪委监委第十七审查调查室
清廉桂林
点击进入清廉桂林主站
清廉桂林 微信
清廉桂林 官方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