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中,李建国站在办公室窗前,手指摩挲着那份刚打印好的《基层业务提升培训方案》。纸张上“严肃纪律、专款专用”的黑体字刺得他眼睛发疼,嘴角却慢慢勾起一抹冷笑。作为清泉街道市场监管站的主任,他早已摸透了基层经费管理的“门道”——只要披上“培训”的合法外衣,就能把私人消费装进公家腰包。
“小张,来我办公室一趟。”李建国拨通内线电话,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刚参加工作半年的办事员张小雨抱着笔记本进来时,正对上主任意味深长的目光。“小张小年轻脑子活,这次区里要求搞的业务培训,就由你牵头策划吧。”李建国推过去一叠文件,“课程表、学员名单这些材料,你看着拟一拟,一定要体现专业性。”
张小雨翻开文件夹,发现所谓的“培训计划”里,课程时间精确到每分钟,从《食品安全法规解读》到《市场主体登记实务》,满满当当排了三天。可当她看到“参训人员”名单时,手指突然顿住——除了站所的七名正式职工,其余二十三个名字她连听都没听过。“主任,这些企业代表……”她刚想开口,就被李建国抬手打断。
“都是辖区重点企业的负责人”李建国笑着摆手,“培训嘛,得体现政企联动。对了,培训地点就定在酒店三楼会议室,那里设施齐全。”张小雨后知后觉地想起,上周路过酒店时,分明看到主任和餐饮部经理勾肩搭背地从侧门出来。
三天后的清晨,张小雨抱着签到表站在酒店大厅,看着同事们陆续走来——副站长王建军夹着公文包,里面露出半瓶没喝完的茅台;后勤老陈提着印有“高档海鲜礼盒”字样的纸袋,正和财务科小刘低声说笑。签到表上的“企业代表”们却始终没有出现,直到她看见李建国在走廊尽头招手:“小雨,来帮我们拍张培训合影。”
镜头里,站所全员坐在铺着红色台布的会议桌前,身后的投影仪正播放着《廉政警示教育片》,桌上摆着矿泉水和写满笔记的培训手册。可当张小雨转身时,却透过虚掩的门缝看见,李建国正对着手机计算着什么:“餐饮费8600,住宿费……你发票开‘培训费’就行。”
一周后,巡察组进驻街道。李建国把张小雨叫到办公室,往她手里塞了叠票据:“这些培训期间的签到表、餐费明细,你按日期整理好,记得在‘学员反馈’里多写点好评。”女孩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看着发票上“培训费”的字样,陷入了沉思。
会议室内,巡察组组长老陈正翻着账本,门突然被推开,张小雨抱着一叠材料走进来,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陈组长,我有情况要说明。”
阳光穿过百叶窗,李建国盯着自己写满忏悔的检讨书,眼前浮现出张小雨递交举报信时的眼神——那是他从未在年轻下属眼中见过的清澈与勇气。窗外的蝉鸣声突然变得震耳欲聋,他终于明白,有些“盛宴”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迟早要偿还的沉重代价。